2023-05-29
题记:
“我是一名党员,又是一名退伍军人,在这片红色土地上,我时刻感召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使命与责任。”
——谭德发
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/黎世伟 通讯员/张和生
一到春天,炎陵的杜鹃花漫山遍野,开得特别红艳。
当地群众说,退伍军人谭德发的心,比杜鹃花还要红。
脱下军装,回到家乡“重新”出发,谭德发时刻按照军人标准要求自己,把敢为人先、担当作为、爱心奉献的精神品质带到社会,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扛上肩。近年来,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诚信企业家、湖南省双拥先进个人、省创先争优优秀党员、湖南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、株洲市道德模范。今年3月,荣获株洲市“十大神农慈善人物”称号。
最近,国家电影局批复,同意湖南四方影视有限公司以《卓然的风采》为题,将其事迹拍成电影,让世人广为传颂。
谭德发。记者 黎世伟 摄
炎陵,是革命老区,一块红色的土地。1955年,谭德发出生在该县霞阳镇一个贫困农家。年幼的他,经常耳闻发生在当地的革命故事。
他1974年入伍,服役于南海舰队。1978年,他退役后,先后在炎陵钨矿、县民政局工作。
对许多人来说,当兵可能只是一种经历,但对谭德发来说,这是一种磨练,更是一种财富,造就了他刚毅、勇往直前、积极向上的性格。
1986年,他放弃许多人眼中待遇不错的“铁饭碗”,辞职“下海”创业。
当时的炎陵县,交通欠发达。谭德发敏锐地看到了商机,买来4辆二手货车,成立该县第一支个体运输队,把炎陵大山里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外面的大城市。
“缺人、缺技术,咋办?”他利用在部队学来的驾驶、维修技术,既当司机、又当维修工。
“他没日没夜连轴转,满头满脸油污,从不叫一声苦。”回忆往事,他当年的同事感慨万千。
不料,运输队刚走上正轨,就翻了两辆车,连车带货,损失不小,钱没赚到,反倒贴了不少。
“头破血流不投降,只要坚持干到底,总有一天见太阳。”他很快振作起来,把全部家产抵押进来,通过抓安全、跑业务、拓市场,运输队东山再起。
“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,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。”谭德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里。
1996年,该县一小型国有金矿濒临倒闭。当地领导找到谭德发:“你以前有矿山工作经验,又有技术,希望你能把这金矿承包下来,帮政府一个忙。”
这个金矿,两年多没挖出一两金子,谁都不敢接手。
谭德发也有顾虑。但一闭眼,数百面临下岗工人们无助而充满希冀的眼神,就在他眼前直晃。
他找到领导:“这个矿,我接。”
他既当矿长又当矿工,每天冒着危险,下到数百米深的矿井深处,挖矿洞、找矿脉,工作16个小时,累得直不起腰。
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,他还承受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——一年多时间过去,矿山一无所获,每年仅运转资金就是近百万元,他几乎耗尽了全部积蓄。他不但要坚定自己的信心,还要安抚工人们的情绪。
两年过去,掉了6斤多肉,头发白了大半。终于,他带领工人们淘出5万多克黄金,并抵住黑市的高价诱惑,将淘出来的黄金全部交售给国家,还上交税收100多万元。金矿一次绝处逢生!
有人说他好傻。他说:“我是一名退伍军人,又是党员,不管做什么事,都不能给军装和党徽抹黑。”
凭着军人敢闯敢干、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,谭德发的事业越做越大。2002年,他成立炎陵县德发集团公司,业务覆盖矿业、燃气、水电等多个行业。
走进这家公司,仿佛置身军营。
厅左,一张比乒乓球桌还大的照片上,一艘军舰在蓝海中乘风破浪;厅右,一张同样大小的鲜红军旗照;走廊一侧,摆放一艘微型航母,贴着阅兵、兵器之类的展览图……
员工们说,有时谭德发独自在这里,痴痴站上半天。也许彼时,他的思绪飞到了当年部队火热的岁月,与战友们在一起的难忘日子。
谭德发的手机铃声,设置的是歌曲《当兵的人》;微信头像,是当年的海军服役的军服照,青涩而飒爽。时间流逝,兵心不改。
炎陵县唯一的液化气站,为谭德发所开。炎陵偏远,运费相对较贵。
有人建议,适当涨点价,无可厚非。但谭德发不同意,他说:“我们是老区的企业,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,要首先想着群众的利益。运费贵,我们自己垫。”
在他的坚持下,20多年来,炎陵液化气的价格从不比山外多一分。
2017年一天深夜,炎陵县突发山洪,汹涌浊浪“哗哗”冲向霞阳镇地势低洼的一些住户、门店。
“不要怕,我们来救你们!”危急时刻,谭德发带领10多名退伍军人出现在洪水中。他们跟当地党员干部组成救援队,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,一次次冲入激流,搬运货物、转移群众,救出12名被困群众。那场景,一如当年在这红色土地上,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。
炎陵,一块浸染着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。崇尚英雄的他,带着军人特有的血性,主动担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。他说:“我是老兵,百姓有危险,我肯定要冲上去。”
2016年9月,他发起成立炎陵县退伍军人为民服务志愿者协会,注册125人,根据战友们各自在部队里掌握的专业知识,分成抢险服务、义务为民服务等几个志愿服务分队,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。
一天下午,谭德发路经县城城南小学。一名小学生被摩托车撞伤,倒地血流不止,司机逃逸。
“救人要紧!”谭德发迅速上前,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急救。随后把这名小学生背到附近的医院,交了3000元医疗费。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,他毫不在意。孩子的父母赶来,要还他钱,他婉言谢绝了。
“我是一名退伍军人,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、最需要的时候,就应该挺身而出!”谭德发在日记中写道。
防疫初期,炎陵县抗疫物资紧张。他组织员工四处联系,采购了价值5万多元口罩、防护服等物资,送到抗疫一线,并捐资10万元。炎陵黄桃采收季节,他又拿出20多万元,买来近2000盒黄桃,分别送给当地防疫人员以及“株洲舰”上的官兵。
这些年来,谭德发带领协会志愿者们,共帮助抢险、开展为民服务活动360多次。在他的带动下,其亲友及当地600多个私协会员,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。
他担任炎陵县个私协会会长期间,经常为企业发展奔走。一次调查中,他发现一些个私企业融资难。“不要急,我们一起来想办法。”他安慰企业老板,并多方走访寻求办法,最终通过与邮政储蓄银行、农商银行洽谈,创新抵押担保方式,与两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,两年内为200多家个私企业融资6亿多元。
1971年的一天,炎陵县一中一名寄宿学生自带的菜瓶不慎摔破,没菜吃了。一名瘦小的同学见状,把自己的菜匀出一半给这名同学,结果自己吃了两天“白饭”。
这名瘦小同学叫谭德发。小时候,他没少干这类“傻事”。长大后,他把这种“傻”劲带到社会上。
炎陵县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地,谭德发从小就对炎帝奉献为民的故事耳熟能详,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。当兵以来,他更是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精神镌刻于心。
早些年,炎陵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,一些地方生存环境较差、基础设施薄弱。“不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,愧对炎帝老祖宗。”借力国家脱贫攻坚的东风,谭德发寻思自己能做点什么。
县委、县政府决定把发展高山水果,作为拔“穷根”的主导产业。谭德发拿出7万多元,买来2万多株优质黄桃、柰李苗,分送给村民们。
炎陵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林说,谭德发的公司招工有一个特殊规定:贫困户和退伍军人优先。眼下,他公司2000多名员工,六成以上是退伍军人和曾经的贫困户。30多年来,他的公司共解决社会就业2万余人次。
2010年,该县263户困难户入住廉租房,他给每户送去一台液化气灶,合计价值5万多元;他为全县低保户建立动态档案,发现困难及时予以帮助,逢年过节则送去慰问品……
近年,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霞阳镇草坪村支书跟谭德发道难,“村里一些关键设施跟不上。”
“你们做规划,钱我出。”谭德发二话没说。
谭德发拿出31.6万元,为该村新建一座长21米、宽3.5米的“便民桥”,打通了该村进城的“动脉”;新修拓宽村道200多米、新建水渠300多米;筹资50多万元,建起一个7人制专业足球场,向社会免费开放。
短短几年,他就为全县乡村振兴新修桥梁4座、新修拓宽村道2600多米、新建水渠4000多米、水坝6个等,合计价值300多万元。
去年6月,他拿出80万元,成立炎陵县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,组织人员定期走访退役军人,摸底、掌握动态,发现困难及时帮助。
中村瑶族乡退伍军人郭名亮及其妻子因病双双失去劳动能力,家里的6亩黄桃没人打理。2020年起,谭德发组织协会8名志愿服务队员,每年定期4次来到郭家黄桃园剪枝、除草、疏果、采销,每次一干就是几天,4年来从未间断。
3年来,有96名退伍军人得到该协会帮助。
“其实,这不是谭德发有钱之后的心血来潮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他就开始爱心助学了。”炎陵县教育局党委委员、总督学段小云说。鹿原镇西塘村潘春生家贫困,两个分别7岁、8岁的孩子面临失学。1991年,谭德发把潘春生安排到自己公司上班,还把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全包下来,直至他们大学毕业。后来,谭德发还把爱心行动延伸到长株潭及广东等地。
去年5月,谭德发又拿出30万元,成立德发教育基金会,专门资助贫困学子。
有人算了一笔账,到目前,谭德发共为社会公益事业、扶贫帮困,捐款捐物价值1200多万元。
对别人慷慨解囊,对自己却是非常节俭。他爱人说,他一件几十元的衣服,一穿就是好几年。
如今,在他的带领下,其家人、员工及当地个私协会会员,纷纷加入社会公益事业行列,捐款捐物,开展学雷锋、慰问孤寡老人、走访帮助困难群众等爱心活动,温暖了社会。
近日,广东湛江受助对象王杰,在视频里跟记者聊起谭德发的感人事迹时竖起拇指说:“革命老区的退伍军人,就是不一样!”
编辑:青琪
二审:戴萍、唐剑华
三审:叶新福